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

主题:“舌尖上的传统”亟待与时俱进

发表于2013-06-14

   这个端午,一条央视新闻的微博引来海量转发:“医生告诫:一颗粽子等于一大碗米饭加一勺油。”微博称,端午小长假,辽宁丹东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来了好几位患者,都是吃粽子吃出问题。医生介绍,粽子吃得太快或太多,容易消化不良,一颗粽子可以代表一大碗饭加一匙油。医生建议每天吃粽子不要超过两个。

粽子、月饼、肴肉、油条、绿豆糕、汤包……中国人素来以吃见长,“舌尖上的传统”丰富多彩。不过,这样一条微博却给人们提了个醒:不少传统食品违背现代健康理念,少吃为妙。然而,到了传统节日,不吃点传统食品,似乎也缺了点什么。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传统食品?

刚过去的端午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老师刘伟吃的是自己包的豆沙蜜枣馅粽子:“现在食品问题多,不知道外面买的是否健康,自己包的粽子放心,又没那么多油,吃了健康。”

作为一个资深“吃货”,在省再担保公司工作的周洁文对传统食品“并不感冒”。“能送人的都送人了,不能送人的只好丢掉。”她说,过节剩下的粽子还能放冰箱,做早点吃,但月饼实在没人吃,馅搞了很多花样,都是噱头,很难吃。

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张晓琪表示,中国传统美食往往重油、重糖、重盐,富含热量,较油腻、脂肪量高,不易消化,且多在节日与其它高蛋白质食物同时享用,这与少量多餐的科学饮食方式相悖,还是少吃为妙。

昨天是端午小长假上班首日,来该院看消化科的病号,至少1/3与节日暴饮暴食有关。张晓琪说,每逢重大节日过后,医院消化科总要收治不少胃肠道“节日病”患者。这个端午节也一样。像粽子、月饼等传统美食,老人、平时工作紧张的白领族吃了,容易消化不良。

不过,也有人对传统食品仍情有独钟。江苏集群信息产业集团战略发展部总经理蔡少波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逢年过节包粽子、吃月饼、煮饺子,主要是烘托节日气氛,反正是要吃东西,为何不按传统习惯吃?

在他看来,居家过日子,各家都不一样,节日的统一形式提示大家共性的存在,而且这种高度统一的“吃什么”,其背后是民族文化心理符号。通过“吃”这种符号,人们获得群体归属感。像乡愁,往往是对家乡特色食品以及从小养成的特殊口味的依赖。中国人习惯用“吃”维系传统和社会的共同心理。

对此,南京大学城市科学院研究院副院长、社会学家胡小武颇为认同。他表示,节日吃点应景的传统食品,能提供日后可供回味的节日参与感、在场感及仪式感。

与社会学者看重传统食品所承载的意义不同,营养学者更关注食品健康。省人医营养科主任、南京医科大学营养教研室主任李群表示,千百年来,中国人以植物为主要食物、能量来源,从现代医学来看,这是健康合理的膳食结构,所以改革开放前,国人中超重、肥胖者凤毛麟角,慢性病患者也很少。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过去只有过年过节吃的鱼、肉、蛋,如今天天上餐桌,而商家为促销,往往在粽子、月饼、元宵中加入重油、蛋黄、蜜枣等重口味添加剂。这种现状如不彻底改变,传统美食变成有害食品决非危言耸听。

据卫计委提供的数据,全国现有高血脂患者近两亿、糖尿病患者近1亿、高血压患者2亿多,这都是吃得好、动得少惹的祸。如不加以控制,专家预计未来20年,中国慢性病将井喷暴发。李群表示,中国传统美食世界有名,但今天多数国人营养过剩,传统美食必须与时俱进,降低油、糖、盐含量,否则必将被时代抛弃。

发表于2013-06-14

舌尖上的中国

发表于2013-06-15
我z喜欢,请大家鼓掌支持,谢谢
发表于2013-06-15
有收获!!非常感谢您
发表于2013-06-15
我也想了解,谢谢发帖的人
发表于2013-06-15
也来做做看哦,谢谢提供
发表于2013-06-15
永远支持楼主,继续发好贴
发表于2013-06-15
既然看了,顶一个吧,好帖子
发表于2013-06-15
有搞头,哈哈,楼主不错
发表于2013-06-15
这是真的吗?太好了,谢谢您啊
上一页|1|2|3|下一页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