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哈佛图书馆的启迪

发表于2012-04-11

在傍了一回罗尔斯的大款后,不妨连续作战,再接再厉傍一回哈佛图书馆的大款,晒晒它提供的一点消息。

那是我第一回参观国外大学的图书馆,正好就碰上了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大学图书馆。虽然按照安排,只参观了哈佛主校区的那个著名分部(已经忘记名字了),但短短半天时间的晃悠,已经足以让我目瞪口呆了。

本来,当时我所在的那所国内大学的图书馆也不小了,但倘若与哈佛比起来,可以说连个小巫也算不上。你沿着阴森森的楼梯走下去爬上来,七八层十几层,逛这边溜那边,晕头转向迷里迷糊都搞不清楚自己转到了哪里,黑压压一片全是一本本厚重的书,并且还是读起来很吃力的英文书……

记得此前读过李泽厚的一段话,讲起他不愿多写书的一个缘故,就是参观图书馆发现有那么多书,冒出了哪天才能读完的感慨,因此也不愿再给别人增加负担。我则是在参观哈佛图书馆的那一天,才理解了他这样说的意思。

当时我的研究方向正在从20世纪西方美学转到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上来,几乎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面临很多难题。因此,刘纲纪老师曾多次告诫我要抓住大的纲要性问题,做到纲举目张。

现在还记得他有一次说:只要你能站在应有的高度上想清楚了那些大的纲要性问题,其它那些小问题,虽然看起来很头疼很复杂,其实是很容易解决的。

我当时正在试图抓住中哲领域的纲要性问题;为此开始的时候还有一个野心,打算以近乎竭泽而渔的方式尽可能多读些这个领域的论著,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次参观几乎是毁灭性地打击了我的野心,道理很简单:即便我只去研究孔子一个人的哲学和美学,古今中外又该有多少论著摆在那里等着我竭泽而渔呀……

一个短平快的计算就能给出答案:假设活上一百年,总共只有三万六千五百天;就算每天两本书,也只能读完七万三千本。尤其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里,每天都有不少学术垃圾问世发表,你怎么还可能挤出时间来从事你自己的研究?

当然,就时间顺序说,参观哈佛图书馆在前,盲听罗尔斯的课在后,但其间却的确有着某种冥冥中的关联,让我打那以后坚定了抓住根本、研读元典的信念,下决心在有限的人生中,通过研读为数不多的经典著作的途径,展开自己的学术研究历程。

平心而论,近二十年来我的学术研究,的确从这种信念中获益匪浅。

No good sense,如果没有当年那段经历,也许今天浅人还会沉溺在书海里拔不出来。
【无锡欧派铂金装饰奉上】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