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地震震出房屋结构隐患 农村住房建设亟待规范

发表于2013-04-23

  昨日,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工作进入第3天,各方救援力量抓紧72小时黄金时间进行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灾区通信等基础设施恢复取得进展。据四川省政府当日下午4点通报,芦山地震已造成173.5万人受灾,已转移安置22.2万人。在抗震救灾工作紧张有序推进的同时,当地居民在房屋建造过程中存在的抗震措施薄弱等问题,也开始引发关注和思考。

  芦山县古城镇张家沟组居民任攀霞一家耗尽10多年积蓄盖的新房,就在此次地震中,成了危房。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任家的悲剧并非个案。显然,未来如何在建造房屋过程中加强抗震措施,已成为当地居民和有关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

发表于2013-04-23

没建几年就成危房

  昨日一早,记者随雅安预备团救助受灾群众的部队来到芦山县古城镇张家沟组。部队送来了柴油机,为碾米机提供动力。当地群众借此打出新米,吃上了大米饭。45岁的任攀霞却始终愁眉不展:“我家的新房子快塌了,根本不能住了!”

  记者在现场见到,任攀霞家的小洋楼位于张家沟一个半山坡上,房屋由两层构成,上下各四个房间,楼房四周墙壁上已经出现裂缝。如果不仔细察看,她家的小洋楼与普通同类住房并无两样。但要命的是,小洋楼右侧前主梁已经断裂,整个房屋已经向这一侧倾斜,房屋四壁布满隐性裂缝。只要稍微再受点力,房屋就有坍塌的可能。

  “这房子再也住不成了。”谈话中任攀霞喃喃自语,显得忧心忡忡。“地震发生的时候,我们顺手拿了件衣服就逃了出来,以后再也不敢进到屋子里去。”

  任家的这座小洋楼是“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建的新房。2009年,任攀霞和丈夫任建决定拿出多年积蓄的18万元,与自家兄弟一起,从附近农村找来私人包工头,建起了这座在当地还算洋气的新房。整幢楼房包括装修花费超过30万元,耗尽了全家10多年的积蓄。任攀霞夫妇以前长期在家务农,后来两个女儿读书,两口子几年前开始到成都的工厂打工。目前两口子辛苦一个月,省吃俭用下来能积累3000多元——其中还要拿出一部分用于小女儿的学费和家中的开销。任攀霞告诉记者,当初建房的18万元中借了差不多5万元,目前还剩几千元没有还清。

  说起房屋的事情,任攀霞现在十分后悔。小洋楼有上下4间房,总计6根水泥浇筑的主梁。当初为了省下几千元,建房时省掉了两根主梁。任攀霞说,如果多加两根主梁,房屋结构将更加坚固,很可能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不过,当地农村房大多是这么建的,尤其是以前。她当时想到的是,6根主梁已经够用了,而且在他们这里的自建房中算是很结实的。没想到这么一震就面临毁房的危险。

发表于2013-04-23

建房还须考虑抗震

  采访中,记者在龙门乡看到两处正在建设的两层楼房,虽然还未完工,却在经历7级地震后看不到受损痕迹。房屋主人向记者讲解了房子的抗震关键所在。

  “房子打好地基后,用钢筋混凝土把每间房子落脚的地方浇筑成地脚梁,再在所有房间的墙壁交汇处,用水泥加钢筋灌成柱子,然后整体浇筑楼面”。“这样一来,虽然比原来盖房子方式多花了几根立柱的钱,但这个钱是花在了关键点上,你就是把房子推倒,它也不会垮。”

  安居乐业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在龙门乡记者了解到,近些年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稍微有点积蓄的都想在家中盖个新楼。然而,这些耗尽他们积蓄的新房,完全由当地三三两两临时组班的工匠设计建造,质量参差不齐,尤其在抗震设计方面,随意性很强。

  对此,芦山县的一些干部和群众认为,现在农民盖房都是按照农村老传统自己找人盖,房子质量弹性很大,抗震标准难以把握。在四川这样的地震多发地区,其实政府可以加强宣传,为农民盖房多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转变观念。政府甚至可以出台农民建房的有关强制抗震标准,并出台一些经济实用的抗震房屋设计标准加以推广。“虽然老百姓要在房屋结构上多花几千元钱,但相比装修房屋动辄花费10多万元,这点钱真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值得。”

发表于2013-04-23

防震措施要做好

发表于2013-04-23

日本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的

发表于2013-04-23

碰上大地震,房子根本不顶事的!

发表于2013-04-26

请注意,这是中国!

发表于2013-04-26
地震天灾人祸啊
发表于2013-05-02
三加二夹心,您好!您所发的帖子“地震震出房屋结构隐患 农村住房建设亟待规范”已被设置为固顶帖,请再接再厉多发好帖。点击查看更多无锡星海南扬华庭业主论坛固顶帖>>
点击“版主推荐”查看无锡业主论坛固顶帖和精华帖。
发表于2013-05-04

哈哈哈哈,买洋房啊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