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喜欢世界之最的中国-----广州建‘世界之最’遭质疑

发表于2006-03-29
广州规划到2010年要建成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一系列打着“世界之最”标志的工程项目:世界最高电视塔、世界最大会议展览中心、世界最大摩天轮……正在兴建或准备招标。

但多位广州市人大代表质疑:有无必要追求那么多“世界第一”?

市长张广宁上周四向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广州接下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在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取得重大进展,到2010年城市环境面貌实现“一大变”,以新的城市姿态举办第16届亚洲运动会。

为了实现这“一大变”,目前羊城正在兴建或准备招标的“世界之最”工程,包括新广州电视观光塔(连天线610米,世界最高塔)、琶洲国际会展中心 (世界最大会展中心)、白鹅潭150米摩天观光轮(世界最大摩天轮)、广州地铁三号线(运行时速可达135公里,世界最快地铁)等等。

广州市人大代表林沛勋认为,珠三角已成为全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广州建设地标性建筑,可以彰显地位。“但短短几公里的珠江两岸,要建几个‘世界第一’,是否真有必要?” 

全国人大代表、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沙振权教授认为,城市争建“第一”,有确立“城市营销”概念的积极意义;但城市营销不等于产品营销,后者要凸显第一,而前者要凸显差异,文化底蕴与地方特色比争“第一”更重要。 

弃建“第一高楼”

备受广州市民瞩目的双子塔西塔,坐落在广州未来的新中央商业区——珠江新城。其第四号方案原本规划高度为608.8米,建成后将超越台北101大楼(总高度508米),成为世界第一高楼。

但由于巨大投资难以回报,危险系数高于普通建筑,以及不利于生态与环保等原因,该方案在去年11月被专家评审组否决,改为400米高的大楼,比上海金贸大厦(目前中国最高摩天楼)还矮20米。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教授叶荣贵认为,地标性建筑更应该体现文化内涵,要看功能需不需要,环境合不合适。追求高和大不是现代理念,而是落后的思维。

《建筑师》杂志主编王明贤说,摩天大楼是工业社会的产物,代表20世纪的建筑成就。后工业社会的建筑强调绿色、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而且互联网的出现已完全改变了世界,没有必要聚集人群。

多位广州市人大代表指出,要建“世界第一”项目不难,只要肯花钱;但要改善社会软环境、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比较困难。即使是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不少“第一”也是顺应市场而生,并非政府主导。如果冲动胜过理智、科学向权力让步,留给后人的将是不符实际的“面子工程”。

“之最”成癖不可取

《南方日报》昨天刊登一篇评论文章《摒弃“之最”癖 》,作者张沿河指出,不仅广州市没必要争那么多的“第一”、“之最”,任何其他城市同样需要摒弃“之最”癖。

“之最”一旦成癖,地方官员就会不务正业,整天琢磨怎么出“新闻”。美其名说“高标准、高起点”,“很可能干出类似揠苗助长的蠢事”。这几年连拆除建筑物的定向爆破,也每每以“××第一爆”自居,全不理炸掉的东西是什么,可不可惜,是不是非大规模炸掉不可。

文章最后指出,老百姓更需要的世界或全国“之最”,应该是本地空气最清洁、交通最顺畅、看病最便宜、出门最安全。有决策权的官员如果要追求“之最”,不妨就在民生问题上多下点功夫。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