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态度决定发展方向 --------湖滨一号, 你会是哪一种石匠?

发表于2006-03-06
周中一群地产朋友在一起,有人讲起五个石匠的故事。 有一天,有人问五个正在“吭哧吭哧”干活的石匠正在做什么。 
第一个石匠说:“我在想办法怎么好好地治一下那个要求多多的老板。” 
第二个石匠说:“上头让我干啥就干啥呗。” 
第三个石匠说:“我在干活挣钱,混口饭吃。” 
第四个石匠说:“我在做很棒的石匠活。” 
第五个石匠说:“我在建一座世界上最宏伟的大教堂。” 
实际上,在2005年的6月份,面对新的形势,房地产开发商们,多多少少有点像烈日下挥汗如雨的石匠们的处境。现存的开发商的风格,也看似石匠们的五种回答。 
第一类,是有着逆反心理、对于监控管理有着自己不一样看法的开发商,例如还有人在声称中国地产没有泡沫,上海房价就得赶追香港云云。 
目前,重复这些话题显然不合时宜。当政策信号如此明显,而依然希望通过和政府博弈取得利益的开发商,他们最好的出路是变卖项目、金盆洗手,退出房地产这一门难做的好生意。否则,形势比人强,以他们这种态度,很难熬过可能还有更详细深入执行细则的调控大环境。 
第二类,是紧跟上级指示,老实做事的开发商。最新的政策之中,已经多次提到了要加强普通商品房的供应,而且这个比例也将由以前一直提到的占总住宅数量10%~15%的数字,增加到50%以上。可以说,以后为政府开发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开发商,也能获得一块比较稳定的利润。 
不过,在政府对于经济适用房的规定越来越合乎实际之后,连开发这类产品的利润率都会有严格限制。这一类开发商能够迅速积累资本壮大自身的可能性似乎就有限了,换句话说,人各有志,有开发商愿意赚这类钱也天经地义。 
第三类开发商是市场上最多见的。他们有点资金,有点土地,也有点关系网络,即使面对可能降温的市场环境,也能够在这一行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万科的王石曾经有很深的感慨,未来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不会是强者通吃的年代。未来很可能是大品牌全国性的开发商占据20%的全国市场,而其他80%的市场,由全国各地的各色开发商分割。全国现在登记注册的开发商4万多家,活跃的大约有万把家。未来数量一定会减少,但是不太可能像家电企业那样剩下十来二十家。 
虽然中国历史卷籍上不断在谈大一统,今天街谈巷议的也多是明星企业龙头公司的故事,但实际市场中,恐怕不是那么简单化的趋势。中国地区太大,各地差异明显,很多中小房地产商,只要他们不盲目扩张,不犯大错误,一样有他自己广阔的生存空间。这种公司在能够活下来之余,要想活得好,那就得寻找他们自己的利基(Niche)来源。利基战略,是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经营来占领目标市场,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收益所采取的策略。这是大量今天的台湾地区IT企业由小到大,迅速扩张,能够在世界市场占据稳定份额的一个法宝。今天大量的中小开发商尚处于靠景观园林、某类户型、某个地段等等具体的概念开发和销售的阶段,他们如果能在活下来的基础上,百上加斤,自身新陈代谢,变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这对行业和消费者都是好事。 
第四类开发商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这一类做品牌的发展商声音比较大,也比较中听,形象同样比较讨好。房地产商现在的品牌战略到底有多少作用,圈子里外,固然还不断争论之中,但是对于这个热闹的行业来说,品牌发展商的出现有标志意义。一个行业,需要有标竿,需要有灯塔,这样行业才有目标,才能够给买家和投资人越来越清楚的信号,从而培养一个共生互信的良性循环。 
十几年前,中国家电业也经历了一个群雄逐鹿莫辨雌雄的过程。但到今天,不仅你买索尼的电视不需要打开后盖来看,即使是买TCL你也不需要再去检查每个零部件质量。现在发生在房地产领域中的大量维权事件,由窗户渗水到规划改变,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开发商如何达到基本承诺的环节上,即类似于家电厂商要保证“电视机能看而且外壳没有裂缝”而已。这种低级错误开始时出现还是情有可原,但是在行业进入高速期发展三年五年后,还不能得到控制,那实在是行业的悲剧。因此,无论是产业化标准化,还是高技术节能节地,这些都是提升品质的合理途径。开发商选择哪一条哪一个方法其实关系不大,供应者行业里面总有一批希望自己能做“棒的石匠活”的开发商,就能够推动市场不断前行。 
第五类开发商有视野,也有雄心,希望做的是国际五百强的事业。说实话,这样的开发商内地似乎还很罕见。把开发当作是一个与城市和社会共同发展的使命来做,并不容易。企业的存在是利益最大化,追逐利润是主要目标,而房地产偏偏又是一个牵涉面极广,对于城市资源占据很大的一个行业。如何协调好盈利和社会责任这两者的关系,不仅需要开发商有一颗慈悲心,更需要他有智慧和想象力。 
这一类殿堂级的石匠,不仅仅是通过大额捐款或者让利于购房人这种简单手段能够成就,而需要开发商有缔造百年老店的情怀,有掌控短期中期长期收益的财务手段,还需要有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的能力和决心。美国的普尔特有点像这类石匠的迹象,他们的客户终身锁定思路着眼的周期已经是三五十年,各类产品的研发,也有登堂入室之感。但是在内地,开发商要成为这一类真正对于城市和社会有贡献有话语权的石匠,面对的市场和社会环境远比美国复杂。有心于此的开发商可能面对的最艰难的处境是:在目前行业发展的高速阶段,他们无暇也无力去让自己提升到这个层面。而十年后当他们有能力有时间去尝试这件事情的时候,可能身边已经充满了各种粗劣的建筑物,再也没有时间和空间给他们舒展。
发表于2006-03-06
希望是第2个
发表于2006-03-06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