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转帖]华西村的住房标准有点儿高

发表于2006-02-07
最近,媒体刊登了不少有关华西村的报道。华西村不愧为中国农村改革开放、集体致富的典型,也是中国农民创造的奇迹。在生产飞速发展、集体经济极其充实的条件下,华西村让农民过上富裕生活的做法值得肯定。只是对于媒体报道的华西村的住房标准,我以为未免太高,特别是对于一个在全国起着示范作用的“天下第一村”来说。

据报道,该村统建的第四代住房是一座三层欧式小洋楼,共400多平方米。底层有三个车库、两个餐厅、一个大客厅,加上两间住房。二楼和三楼是卧室、客房、钢琴房、电脑房等。一户五口之家,共有8个卫生间。而第五代住房更大、更豪华。

华西村去年的销售额已达300亿元,以如此“富甲天下”的实力,要造更高标准的第六代、第七代住房是毫无困难的,实际上已经新建了一排“总统别墅”。但从国家的全局看,我们的资源、土地负担不了如此高标准的住房。特别是华西村所在的长江三角洲人口相当稠密,人均耕地一般不足1亩,外来流动人口又大量增加,今后还将继续增加,加上建设用地的扩大,人地矛盾将越来越尖锐。

虽然世界上有些国家的住房标准,比华西村的第五代住房还高,但这些国家的人均土地和资源的拥有量都比中国高得多。而在一些人口稠密、资源紧缺的国家,尽管人均收入早就比我们高,但对住房建设却相当谨慎,标准定得比较低。如在日本,住房面积一般都不大,富裕家庭也不例外。政府出让的建筑用地,对住宅的标准有严格的规定,大多是造公寓楼,少量的别墅或单幢楼大多也是小型的。日本能在人口密度相当高的条件下保持65%的森林覆盖率,控制住房的规模也是重要原因。

住房面积过大,不仅浪费了土地,也必然大量消耗建材和其他资源。像那些住第四代、五代住房的人家,要用不少家具、电器、日用品、装饰品才能充实住房,而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根本不用或者是仅仅偶然一用的。这与我们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是不相称的。何况我国多数资源的人均保有量已经很低,有的已基本仰赖于进口,维持少数典型或许没有困难,但要是群起仿效就无法支撑。

华西村作为全国的典型,各方面都会有人学习和模仿。

如果一味强调住房的高标准,其他地方未必有学习的条件。

要是生搬硬套,就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和破坏。其实,要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很多途径,就是要改善居住条件,也并非只有扩大面积这一种办法。
发表于2006-02-07
大雄家并不富裕也住小楼房呢
发表于2006-02-07
华西只不过是个典型而已,要想中国的农村都这样,那是不可能的。

华西有今天, 有其天、地、人各方面的因素。
发表于2006-02-07
发表于2006-02-07
又不是自己的

都是吴老爷子说了算个

再大也没有归属感个!
发表于2006-02-07
发表于2006-02-07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