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调查显示近四成人认为买房后生活品质降低

发表于2006-02-22
电影《甲方乙方》中有一句台词:“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而没有房子的婚姻则更不幸福。”这句话在向人们表明,房子应该是婚姻之外的第二件大事。那么有了房子就有了幸福吗?本报的调查结果显示事实并非如此,在参与调查的已经拥有住房的104人当中,近四成人表示买房后生活水平降低了。
发表于2006-02-22
发表于2006-02-22
在回答“买房后生活品质有何变化”这个问题时,认为生活品质“提高了”的占22%,“变化不大”的占40%,选择“降低了”的占35%,还有3%的人认为生活品质“严重倒退”。 


孙先生认为买房后自己的生活品质降低了:“我们是通过银行贷款和父母的拆迁费买到现有的房子的,有110平方米,父母跟我们一起住。”买房子时,孙先生在一家私企工作,月收入1200元,爱人在政府部门工作,收入比较稳定,因此每月还贷款1700元负担不重;而目前孙先生失去了工作,想马上找到合适的工作很难,还贷马上成为压力。“没买房子之前全家人经常出去吃顿饭,玩一玩,现在不敢轻举妄动了,连打车都得咬咬牙,虽说现在有了房子,可并不感到轻松,因买房子而产生的幸福感被冲淡了。” 


35%的选择体现了有房一族的无奈。但同时也反映出问题:有银行人士透露,有些刚刚工作的年轻人,月收入不过2000元,但却有勇气按揭四五十万的房子,但终因工作不稳定、积蓄不多、债务过大等问题导致断供。“一些人贷款买房后生活质量大大下降,不仅取消了很多娱乐消费,还特别担心生病、失业等工作和生活变故”。
发表于2006-02-22
发表于2006-02-22
一位业界人士估测,在新购房人群中,每月偿付按揭贷款占个人收入比重30%以上的家庭至少有50%以上,而按揭还款占到收入50%的家庭大致有30%左右。如果将20%所得税、社会保险、医疗保障、日常生活支出、子女教育等各种必不可少的开销加在一起,城市普通老百姓居住成本所占家庭收入比重过高是不容置疑的。 


这一估测还原到我们本次的调查上,无疑解释了“买房买不到幸福的原因”—— 


买房的资金来源:只有8%的人选择了“家庭积蓄”,50%的人选择了“银行贷款”,40%的人选择了“家庭积蓄、银行贷款和父母赞助”组合。这表明,在目前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的家庭积蓄还没有多到可以拿去买房子; 


买房后的家庭资产状况:靠银行贷款,短期无能力还清的占62%; 


买房子月供占家庭收入百分比:“20%~40%”的占到38%、“40%~60%”占到39%…… 


一家投资管理公司负责人认为,按照理论,借款人房贷的月供支出应该控制在月收入的50%~60%以下,而所有的家庭债务占家庭总资产的比例必须控制在55%以下。这一负债水平应当成为中低收入家庭负债的警戒线。本次调查表明,买房者中有近四成的人月供占到了家庭月收入的一半以上,超过了家庭负债的警戒线。
上一页|1|
/1页